关于我们
一、描述:
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估测,户外空气污染每年引发近350万人过早死,而室内空气污染又导致另外的350万人死亡。由美国的健康影响研究所(Health Effects Institute)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疾病负担项目(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Project)所提供的2015年调查报告,将空气污染列为第四大健康威胁,仅次于高血压、糖尿病和吸烟。
在中国,当前“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”是建立在建设行业传统体系内工程勘探、建筑材料控制施工、建筑验收检测系列建设过程中的内容,是行业监管、第三方检测、建设单位之间的业务流程协作关系,且仅限于几种由建设过程、材料所带来的气态污染物。
然而最终的受众群(建筑空间的使用者),并非能够有效地利用行业专业化资源,认知和调控、改善室内环境品质。
平台就是借助现代互联网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等技术,在线上服务于行业企业(线下业务的线上化)的同时,冲破传统体系障碍,建立最终的受众群与“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”专业化技术、体系的交互,是切实提升室内环境品质的高效、实用、现代化的方法。
平台就是立足“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专业领域”及“社会大众对室内环境品质”的需求,建设“互联网+室内环保”的企业、实验室、仪器、专家、大众的共享互动平台,即人与人、人与物、物与物、企业与企业的数字化互动系统。
具体通过互联网平台,将室内环境保护(污染控制)技术、监测检测工程技术及仪器设备、环境数据等,在“国家标准《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(GB50325)标准组”、“中国氡专业委员会”、“专业化室内环境实验室”、“专业化室内环境监测控制科技企业”与“室内环境检测机构(检测人员)、室内环境污染治理机构(工程人员)以及普通百姓之间建立一个“互联网+室内环保”共享平台,尤其实施专业群体与普通百姓之间的线上、线下友好互动。
二、平台组成及功能
平台由"《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》标准化技术线上技术推广“、"室内氡防治标准化技术线上技术推广”、“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专业实验室的线上业务”、“室内空气调控系统云平台建设及仪器设备”等四部分系统组成。
•第一部分:"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"标准化技术线上技术推广
面向行业市场的专业化人员及建筑学环境专业学人员,实施"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"标准在线远程培训、教育;
企业专业化在线远程检测技术、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指导、维护服务;
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、调控仪器设备的配套营销及推广;构建专业实验室物联网监管技术及装置的研制配套。
•第二部分:"室内氡防治"标准化技术线上技术推广
选取对典型电离辐射污染物--氡的防治领域,实施"室内氡防治"标准化技术的在线教育及企业在线服务,全面将十五-十二五期间的科研成果技术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的转化应用。
•第三部分: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专业实验室的线上业务
互联网+实验室:专业化实验室面向大众互动的室内空气检测业务开展。即专业实验室的互联网+个体化民众 、企业开展的在线支持性服务。
即实施基于物流送样的企业及个体专业检测业务。免费租用采样装置实施个体(普通人群)的室内空间空气采样,以物流送样、网络、通讯交流方式,实现与专业实验室的测试数据获取及调控方案的服务。
•第四部分:室内空气调控系统云平台建设及仪器设备
立足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技术,运用智能传感、无线移动互联、空间调控、CFD仿真分析技术(对室内空调(新风)系统的气流组织、热舒适性、气态污染物浓度场的计算流体力学技术)、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构建室内健康环境云调控系统的硬件、软件及服务支持体系。
具体实施室内空气污染控制远程监测仪器、室内环境指标智能化空气调控装置、室内环境系统工程方案等应用推广,建设应用工程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、调控互动智能服务平台
三、平台基础支撑
第一部分:"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"标准化技术线上技术推广
具备行业多年以来的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化技术、工程积累以及具有专利技术产品。
十五期间:
标准编制计划项目:
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”GB50325、“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现场检测仪器”、“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”
国家863计划:
“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制”(编号:2003AA641050)
国家863计划:
“室内空气净化产品性能评价技术与设备研制”(编号:2010AA064901)
国家科技支撑计划:
建筑室内环境标准规范研究内容 (编号:2006BAJ02A0603)
测试舱标定与检测技术研究部分内容 (编号:2006BAJ02A07-4)
十二五期间:
国家科技支撑计划:
高敏便携式甲醛、VOCs快速现场检测技术与装置研发 (编号:2012BAJ02B06-1)